如果你想根据报刊登载的各类图书排行榜了解图书行情,你多半会犯迷糊。因为时下林林总总的各类排行榜几乎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让你无所适从。
按大多数读者的理解,排行榜反映的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市场信息。在相近的时间和大体相同的市场大环境下,图书市场畅销书应当是大体一致的。如1998年5月4日美国《出版家周刊》和1998年5月17日的《纽约时报书评》分别开列的10本畅销书都是一样的,只有名次的差别,而且,第一、二名和第十名是同一本书。相比之下,我国国内目前的图书排行榜却反差很大。以今年6月8日至14日万圣书园畅销书榜和6月10日至17日风入松书店排行榜为例,两家所登的20本畅销书中,相同的只有一本。这难免让人疑惑:两家同是民营书店,同样经营高品位学术图书,又同位于北京海淀区,其畅销书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不能不让读者生出几许疑惑了。
三联书店每周都会根据电脑统计的销售册数将排行榜张贴在书店醒目处,并辅以样书。除综合性的畅销书榜外,还专门设了一个“三联版畅销书榜”。记者在书店随机采访了5位读者,只有一位认为畅销书排行榜对她购书有影响,其他几位或回答根本没有注意书店的排行榜,或认为到书店买什么书完全是个人决定的,排行榜影响不大。一位读者说,她曾根据报刊的排行榜买了《小妇人》一书,读后发现并不好,以后就不太相信图书排行榜了。
上述读者的看法也许可以反映大部分人对图书排行榜的态度。记者发现,造成图书排行榜信誉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图书排序参照的标准各各不一。像风入松书店、三联书店、上海东方书林俱乐部等的畅销书排行榜,是以销售册数为依据;新华书店总店批销中心排行榜则按销售码洋排列;北京图书批发交易市场除按销售册数外,还要根据书的档次、内容导向等进行综合考虑;甚至还有以发榜单位或个人的好恶为标准的。某省的图书报、电视台、电台在同一个月内各自发布了一个畅销图书排行榜,所列出的27种畅销书中只有一本是相同的。
图书排行榜作为读者买书的导购,应当建立在客观、广泛、真实可信的统计数字基础上,这样,上榜的作者能从榜上获知受欢迎程度,读者也可以按排行榜买到物有所值的书。因此,对图书排行榜的发布机构应有较严的标准和要求。但国内发布排行榜的书店太多太杂,有新华书店总店根据全国30家城市新华书店中心店调查统计结果,每月推出的全国畅销书榜,也有各省市自己推出的排行榜,如北京市新华书店与北京大趋势信息咨询中心联合发布的北京市畅销书榜,还有位于某区域或某地点新华书店或民营、集体书店自己发布的排行榜,从而使图书排行榜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受到局限,可信度自然受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竞争的加剧促使各类民营书店或读者(书)俱乐部热衷推出自己的排行榜,这些排行榜大都是根据销售册数进行排序,如风入松以总店和分店销售数字为据,好书俱乐部以全国11家连锁店统计数字为据,它们的负责人都明确表示保证统计数字的客观可靠。但这种各自为政的统计能有多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呢?上海东方书林俱乐部排行榜依据的是俱乐部所属的一家营业面积为100多平方米的书店的销售册数,而同样以销售册数作依据的风入松营业面积为850平方米,国林风的营业面积为1700平方米。可见,单纯以销量为依据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对由此造成的各种排行榜不一致的现象,风入松的一位员工认为并不奇怪,他解释说,这主要与各书店的定位、地理位置和读者群构成有关。然而,图书排行榜作为沟通出版社、书店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否应该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较多的适用性呢?
“做图书排行榜是项严肃而繁重的事。”北京图书批发交易市场办公室主任王树人十分感慨。这所位于金台路的图书交易市场每月推出的排行榜,除了考虑销售册数之外,还要考虑图书的档次、导向等因素,考虑有关部门的意见,然后才公之于众。
“任何一种图书排行榜都排除不了炒作的可能。”席殊书屋有限公司事业发展中心焦国武先生这样说。作为席殊公司制定图书排行榜的负责人,他对目前图书排行榜的混乱和无序深表忧虑。他说,像《心香泪酒祭吴宓》这类书,要不是由于排行榜的炒作,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他也承认,席殊公司的排行榜在制订时除综合全国11家连锁店的销售量外,如某本书在单个连锁店销售特别好,也会考虑将其名次提前。焦国武解释说,这是基于对市场进行预测的结果,他认为,制定排行榜除反映市场动态外,还具有引导市场的功能。至于引导得正确与否,需要读者自己加以检验。
上海东方书林俱乐部的李小姐说,他们制订畅销书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外地读者邮购图书。本地读者大多是亲自到书店挑选购买。
风入松一位人士反对把畅销书榜看作商业炒作手段。他说,风入松所依据的都是客观的统计数字。如果书商想突出宣传某一本书,我们就把它放在“新书推荐榜”或“推荐书目榜”上。
排行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的一个衍生物。既是经济的产物,它不可避免人为的因素。但排行榜作为桥梁,它只是把信息传递给读者,如果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无疑给排行榜增加了不能承受之力,同时也就造成了少数排行榜制做者的自我膨胀和排行榜的变味。
翻看美国《出版家周刊》畅销书榜、英国《书商》杂志畅销书榜、德国《明镜》杂志畅销书榜、法国畅销书榜等国外畅销书榜,就会发现,与国内首先的区别就是它们将书做了明确的分类。像美国《出版家周刊》、德国和法国畅销书榜分为小说类和非小说类;英《书商》杂志分普及版小说类、精装本非小说类。《出版家周刊》5月儿童畅销榜还分为图画书、小说类、平装本丛书类等。而国内大多是不分类别的综合排序,显然,前者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北京图书批发交易市场王树人说,他们曾经设想将图书分类排行,但由于人手不够,加上目前市场不是很景气,也就作罢。
分类排行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读者更关心的是排行榜能否真实反映市场,能否帮助读者导购。人民出版社的胡允桓是《三联生活周刊》“文化·畅销书与排行榜”专栏作者。他介绍说,国外畅销书排行榜一般都以通过电脑统计的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数量排序,各书店每天都有反馈资料和统计报表。尽管在图书上市之前会做很多宣传、促销活动,但一旦投入市场,只相信客观的统计数字,读者对成熟的市场大环境的信赖和各经销商对自己信誉的珍惜是构成这些数字可信的基础。
对目前国内图书排行榜中的商业化炒作倾向,胡允桓表示了鲜明的反对态度。他认为,如果这样,宁可不要搞排行榜。即使无法停下来,读者最好不要信。他说,要达到国外图书排行榜的权威、准确、科学、公正,还需要走一段路。焦国武说,做排行榜的人也要自重。好书没有列入排行榜,还可以说是一种遗憾;如果炒作了一本坏书,就成了对读者的伤害。他呼吁图书排行榜要走出小圈子,走向科学和规范。